【ZOOM直播】艺术家大师课—解析拉希德·约翰逊的艺术语言

豪瑟沃斯全新线上系列栏目「H&W快件💌」(DISPATCHES),自官宣以来,反响热烈。此专栏将透过一系列自制原创视频、线上故事、全新数码展览与体验,将豪瑟沃斯艺术家及团队的心意,穿过时空,递送给您。 「H&W快件💌」本期特派:「艺术家大师课」(Artist Master Class) —— 豪瑟沃斯全新ZOOM直播系列,第二节为拉希德·约翰逊专题。资深总监蔡荔馨女士邀您线上共聚,于直播间解析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的艺术语言,带您一起探索这位“后黑人艺术”核心人物的不凡实践。 参与方法: 1.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ZOOM会议软件 2. 于直播开始的时间,点击ZOOM APP主页上的 ➕号(Join键),跳转至会议详情页面3. 按照指示输入海报上的会议号及密码,点击确定,进入直播页面 周五晚9点,我们直播见!   豪瑟沃斯线上展览 「拉希德·约翰逊:无题焦虑红色绘画」 于4月16日上线 … More

阿尔普:二十世纪雕塑大师

香港–豪瑟沃斯香港荣幸呈献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大师汉斯(让)·阿尔普于大中华地区的首场个展。 阿尔普为二十世纪前卫艺术的先锋,并深度参与了超现实主义与国际达达主义运动。展览于画廊两层空间展开,通过呈现阿尔普于1918至1965年间创作的早期木刻、卡纸拼贴、素描、木质浮雕与青铜雕塑等作品,探讨了艺术家独特的形式语言发展历程。 2019年9月4日 – 11月9日 4 September – 9 November 2019 开幕酒会:9月3日(星期二)晚6 – 8时 Opening Reception: Tuesday 3 September, 6 … More

MADSAKI:假如我有一个梦

香港讯——周星驰2004年的动作喜剧“功夫”(Kung Fu Hustle),与及安迪•沃荷1965年的地下电影“My Hustler”,两人英文戏名相近却不相干。不过,这两部作品并列在MADSAKI的最新展览。两套截然不同的电影,成了重要的引旨,协助观者解开MADSAKI作品背后的两大概念:对经典的崇拜,以及变古易常。 这次展出的作品,灵感大多来自安迪•沃荷以及香港电影的经典剧照,例如“功夫”和王家卫的“花样年华”.MADSAKI深谙易之道,对着擅于复制与转化的安迪•沃荷,两者似曾相识.MADSAKI曾模仿西方艺术史的大师,现在重塑沃的“花”,“头骨”,“枪”,“美元符号“和”布瑞洛盒“,更体贴入妙。沃荷也是仿效各种实物加以创作,借此显示意象非一成不变,应如货币般流转;他相信精髓在细节之中,比如创作手法的变幻莫测以及基本主题的发挥。沃荷完成32幅金宝汤画作后,得出的结论是:事物表面可以一模一样,但底蕴却大相径庭。 MADSAKI的沃荷系列,保留了沃荷作品的基本构图,颜色和大小,却在绘画手法,色调和情感方面另辟蹊径。两人的主要分别在于创作媒介:沃荷使用丝网印刷,MADSAKI则使用喷漆.MADSAKI解释说:“用喷漆来传递丝网印刷所表达的东西,真的很困难。我唯有以自己的方式去做。”虽是喷漆能手,MADSAKI坦承自己使用喷漆的方法「完全错误」 ,把喷嘴当成画笔,有别于一般涂鸦或街头艺术。正因为这种喷漆技巧,MADSAKI的创作更随性偶发,可大幅或点滴运用色彩,加强了作品的质感,氛围和感染力。 这种效果于MADSAKI映照沃荷“双面猫王”(1963年)和“最后的晚餐(大C)”(1986年)的作品可见。沃荷在“双面猫王”也使用喷漆制造银色背景,但MADSAKI的色彩更厚实,近于印象主义,能把猫王的双重身影融入整体构图,令作品更哀怨动人。“最后的晚餐(大C)”是沃荷的压轴作品,全以人手绘画,回到与尚•米榭•巴斯奇亚合作时所带出的创作模式。近期有人指出这是沃荷最内向伤感的作品之一,充满他对自身天主教信仰和爱滋病日益肆虐的复杂感觉。(1986年,爱滋病仍被人误认为“同性恋癌症”,而癌症又婉称「大C」。)事隔30多年,MADSAKI对应的个人和文化问题虽然完全不同,能够可卡突显沃荷表达的苦难和救赎.MADSAKI把基督直垂目光,转换成其标志性的「黑色眼泪哈哈笑」,令作品较原来更叛逆,同时也更哀伤。意想不到的是,MADSAKI的许改动,竟把沃荷的构图推向电影“功夫”的调子。由此可见,只要适当运用,易的艺术实可通往开悟之门。 -Mark Loiacono 继巴黎和首尔的展览后,贝浩登很荣幸为日本艺术家MADSAKI在香港举办首次个展。是次展览汇聚他的新画作及装置艺术,并陈列三个系列作品:安迪•沃荷系列,电影系列及呈现流行卡通的人物系列.MADSAKI也特此制作一系列映照香港电影的画像,当中包括王家卫的经典电影“花样年华”和“重庆森林”,以及周星驰的“功夫”等。 MADSAKI 1974年生于日本大阪,于美国新泽西州长大,1996年毕业于纽约帕森设计学院。他的艺术创作及性格深受两地影响,作品一方面映照艺术历史,另一方面引述潮语,电影和漫画人物评论大众文化,于近期更走向抒发个人观感的路向.MADSAKI没曾参与街上涂鸦,却以喷漆为主要艺术媒介。他以展现艺术大师作品的「 W annabe“画作系列闻名,作品看似幽默风趣,但内里蕴藏艺术家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 OPENING WEDNESDAY JULY 17, 6PM – … More

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艺术.新观点 2019 年 1 月开幕

台北- 首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台北当代)将于 2019 年 1 月在台北隆重举行。这个全新的国际博览会将会带来 80 间艺廊,当中以亚洲的画廊和艺术家,以及在过去多年持续在区内积极推广艺术的外国艺廊为主。由任天晋( Magnus Renfrew)担任总监的台北当代,将会以成为一个世界顶尖艺博会作为目标, 期望建构一个可以帮助参展艺廊扩大藏家客源的新平台,并为亚洲区内日益壮大的艺廊及其代理的艺术家提升国际曝光机会。由瑞银集团呈献的首届台北当代将于台北南港展览馆举行。 顾名思义,每年一度的「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志在为观众展示亚洲当代艺术界在「当下」 的最新发展动态。 「艺术」(Art)和「新观点」(Ideas)将会是台北当代的两大核心,代表着博览会希望以艺术作为一个连结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桥梁,让大众得以互相交流意见,从而启发新观点的愿景。「台北当代」将会在展会期间推出多场精心策划的讲座活动,与公众一起深入讨论艺术界内外的多个重大议题。 多年来,台湾一直以丰富多元的艺术文化机构(例如:国际知名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和活动(例如:将于2018 年11 月17 日至2019 年3 月10 … More

保罗·麦卡锡:无辜

北京—美国著名艺术大师、豪瑟沃斯画廊代理艺术家保罗·麦卡锡的个展「无辜」目前正在北京木木美术馆展出。“无辜”与有关“无辜的缺失”的叙述密不可分。本次展览的标题描述了麦卡锡的艺术实践中那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状态。43件由麦卡锡及其合作者创作于1970年至2013年的录像作品,首次面向中国观众展出。 在长达五十年的艺术生涯里,麦卡锡对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媒介均有涉猎,无论是绘画、雕塑、表演、影像、故事片还是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其间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对录像自始至终的运用。作为其行为表演的主要载体,录像对麦卡锡有着核心性的意义,也是其此后更为丰富的创作形式的源头。从他早期的黑白影像行为纪录《将颜料甩向墙和窗》(1974年)到长达七小时的史诗性作品《白雪公主》(2013年),麦卡锡的创作轨迹同时见证了影像艺术的生产及传播演进史。也正因如此,在本次木木美术馆的展览中,艺术家选择以录像反映其创作全貌:43件由麦卡锡及其合作者创作于1970年至2013年的录像作品将首次面向中国观众展出。 “无辜”与有关“无辜的缺失”的叙述密不可分。本次展览的标题描述了麦卡锡的艺术实践中那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状态。木木美术馆与艺术家及其工作室团队紧密合作,共同策划和设计了本次展览。在展览期间,观众从后门进入,随即被整个美术馆内癫狂错乱的世界所包围。这一全新的空间设定暗合了麦卡锡对社会常规的颠覆。鉴于某些内容的特殊性,本次展览只对18岁以上的观众开放。观众入场时请出示身份证。 生于1945年的麦卡锡不仅是洛杉矶艺术圈的常青树,也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艺术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充满实验精神的艺术实践审视着传统艺术表达的缺失之处,对当代文化,尤其是充斥在美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和主流媒体价值观的黑暗面进行着曝光。 保罗·麦卡锡 「无辜:录像作品 1970-2013」 木木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8年3月17日 – 6月17日  

郝量:肖像与奇观

钻研水墨画时,我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不断改变;当我拜读明代艺术理论家董其昌的画论时,我突然想起康定斯基; 当我穿梭山川遗迹时,古代中国画的细节就像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过。—郝量 纽约—郝量:肖像与奇观作品展,将于5月8日至6月23日在高古轩画廊举行。此次展览将展出钻研传统水墨技巧的当代艺术家郝量的水墨画新作,这不但是他与高古轩首度合办个展,也将成为他在美国的首场展览。 郝量致力复兴及推广水墨画传统,多年来醉心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对历代作品及相关母题、诗意传统了如指掌。然而,在其绢本长卷、肖像画和巨幅风景画中,他以现代都市人的角度演绎水墨技巧和主题,巧妙地将苏轼与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赵孟俯与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王维与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共冶一炉。 在此次展览中,郝量探索大自然与时间的永恒变幻。 《溪山无尽》(2017)是一幅超过37呎长的绢本长卷,有别于其以往的叙述性作品,艺术家尝试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细节和符号,结合二十世纪的艺术理论,在气势磅礡的卷轴作品中揉合明代文人兼艺术家董其昌(1555–1636)和俄罗斯现代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1944)的风格特色。从右至左欣赏作品时,会先看到一个男人的侧影,他代表现实与重现之间的对话者。灰色、蓝色,绿色和红色的蜿蜒图案化作山峦,树林,海浪和浮云,无数奇异的空间相交并行,灵感源自人体的肌肉和血管系统。然后,郝量将康定斯基的伸缩圆形图案投入回旋的轨道,而天外红衣智者则从上方静观一切,犹如一个神圣或来自宇宙的人物。在卷轴末段,画卷开启时的男子赤身站在折射的抽象空间之中,回顾这趟既微观又宏观的旅程。 郝量透过双联画《夜以继日》(2017- 18)进一步探索时间与感知,两幅画作描绘相同的风景,但尺寸悬殊。较大的作品呈现色彩缤纷的白昼,而较小的画作则描绘漆黑的夜晚。他在作品中扭曲空间与物体比例,突显海,天和地之间的万变互动。作品灵感来自清代缩痕家王子若的砚碑,王氏擅长缩刻有不同文字,图画和历史文献的古代石碑。郝量深受石碑和拓本的启发,在山水画中运用同一逻辑,展示光线,大小和质感如何改变清晰度和记忆。 中国文人习惯同时以诗词与画作等不同角度审视一个题材,郝量从文人石取材,从多个角度描绘作品,并运用于肖像画中。三联画《红鼻子》(2017)描绘一个没有特定种族,年龄或年代的普通人,而《卷起千堆雪》(2018)则挪用元代画家赵孟韬笔下苏轼所持竹竿并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西方人,同时令人想起赵氏笔下宋代艺术家兼诗人苏轼的画像。苏轼在其中一首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大自然的永恒变化追忆历史往事。郝量在作品中进一步演绎这份情感,拥抱山峦与星宿,身体和心灵等万事万物在过去与现在的同步性。 此次展览将附有图文并茂的完整画册《郝量:肖像与奇观》(Hao Liang:Portraits and Wonders),并载有LoïcLe Gall撰写的文章以及田霏宇的访谈。 郝量于1983年生于中国成都,现于北京居住及从事创作。他的作品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庞毕度中心,三藩市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Bonnefanten美术馆。近期的博物馆展览包括2016年荷兰Bonnefanten美术馆「Hao Liang:Aura」展览,2016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郝量:潇湘八景」展览,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2017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溪山无尽,中国的山水传统」展览和2017年巴黎蓬皮杜中心「成立四十年纪念馆藏展」。

五位艺术家在古根海姆以全新委任的作品构想未来

展览“单手拍掌”呈现来自曹斐、段建宇、林一林、黄炳和杨嘉辉的作品,这将是“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的第三回合 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呈现展览“单手拍掌”,以群展的形式展出来自曹斐、段建宇、林一林、黄炳和杨嘉辉的全新委任作品。本次展览是“何鸿 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的第三回合,这是一个于2013年启动的研究、策划和藏品建设 项目。“单手拍掌”将于2018年5月4日至10月21日展出,展览将伴随同名出版物以及一系列 公共和教育项目。 展览“单手拍掌”中的艺术家们探索我们与未来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虚拟现实技术到布面油 画,作品涵盖了新兴和传统创作媒介,艺术家的委任作品挑战全球化不断趋于同质的技术 官僚未来。在塔楼五楼,黄炳创造了一个多媒体装置,其中心作品是一个色彩艳丽、栩栩 如生的动画,探讨老龄化的群体与加速的数字经济之间的紧张关系;段建宇在她的绘画和 雕塑作品中描绘了一个超现实且不断在过渡之中的城乡交汇所在;林一林构建了一个虚拟 现实场景来模拟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作品尝试通过科技让观众进入他者的体验之中。在 塔楼七楼,曹斐审视着在中国一些最先进的仓储和配送设施中由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所引 发的全新现实与潜在危机,杨嘉辉则将想象中的乐器和它们用数字演算生成的音色一同构 建了一个声音与雕塑的环境,反思我们对仪式和真实性的迷恋。 展览标题“单手拍掌”来源于一个禅宗公案(在禅修中用于挑战理性思维限制的谜题): “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拍之音又何若?”尽管源自中国唐朝(618 – 907),短语“单手拍掌”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不断被翻译和挪用:从J.D.赛林格(J. D. Salinger)《九故事》(1953)的卷首引语到90年代林子祥的粤语同名专辑和单曲,再到一部澳大利亚电影以及一个英国乐队的名称,等等。至此,“单手拍掌”成为一个跨文化过程中的隐喻,其意义被误读、编造、传播,并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被不断重述。同时,“单手拍掌”的意象也让人联想到“独处” … More

唐娜·胡安卡: 细胞回响

上海—2018年3月24日至6月3日,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将推出艺术家唐娜•胡安卡(Donna Huanca)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细胞回响”。这位常驻柏林的美籍玻利维亚裔艺术家以现场表演、绘画、雕塑和织物为主进行创作,此次也将继续通过其最新系列的绘画、雕塑、影像及表演作品延伸她的创作语言,构建出一片自鸣回响的新领域。 皮肤、身体及其在空间中的消长构成了胡安卡作品的核心。派生于土壤并用于治疗的黄姜、沙与土等材料在她的艺术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似皮肤的绘画、颜料碎片或是雕塑上像皮肤一般的材质形成了一种自循环。正如艺术家所言:“它是一种衔尾蛇般、连续不断的回旋。” 在开始绘画前,胡安卡曾是一位音乐人。她不仅关注“物质”本身,更对“声音”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次展览虽全程无声,但对胡安卡而言“‘无声’也是一种声音,‘无声’并非真正的静寂。”“回响”一词是艺术家在思考或谈论自己的作品时重复使用的词汇,此次被用于标题中,意在暗指“从同一内核里分离出的某些方法与元素在外化之中彼此回响、异曲同工,并由此激发出了作品中的动感。” 在展厅内,胡安卡将会通过立于湿泥之上的树脂玻璃平台、巨型画作及一段无声影像勾勒出一番新景致。身覆布料及彩绘的模特们,将根据编舞设计与临场发挥缓慢地移动,从而触动装置、与之互动,一并留下其动作的标记与尾痕。表演过后,整个展厅被划破、改变,唤起一种恬然宁静之感,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浮现。 胡安卡的创作借鉴了人体,而她作品中的人体又是一种被绘制且变化着的生命体。整个空间犹如广袤的宇宙,星尘与光粒交相辉映,共同奏出自然之声,而其回声则流淌于我们体内的血脉中。 展览将于3月24日开幕,并于当日下午16:00至17:00对公众开放现场表演,于6月3日闭幕。

阿马利娅 · 乌尔曼: 优越

北京—金杜艺术中心(KWM artcenter)将于3月22日到5月19日推出艺术家阿马利娅·乌尔曼(Amalia Ulma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优越”。展览设计借由一个独特的“办公室迷宫”装置,呈现包括15张照片和3部录像在内的系列作品。展出的摄影作品来自艺术家最新的《优越》系列以及其2014年完成的系列《卓越与完美》。此次展览旨在将乌尔曼的艺术实践中贯常的表达方式介绍给中国观众,通过对大众意识中典型角色的扮演,揭露当下人们在网络与现实,职业生活和私生活中的矛盾与反差。 阿马利娅·乌尔曼的具体创作手法为: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扮演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以其“表演”与网络世界的观众接触互动,在一个时间点宣布此段表演的结束,然后将整个表演和互动行为本身,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作品和装置作品作为最终的艺术作品。 第二个系列作品《优越》自2015年年底开始,艺术家扮演了一个普通白领工作者,一个她自己的卡通漫画版,用幽默的超现实手法,强调了女性,特别是孕妇作为社会劳动角色的生理和心理情境:或是头脑与身体的分离,或是在琐碎细节中成为千手观音,或是验孕棒指向办公室窗外几乎人工的蓝天白云……阿马利娅·乌尔曼在展览中也将展示3部录像作品,其中一部介绍了她的宠物朋友——鸽子Bob,它在偷偷溜进她的办公室,并干扰了艺术家的创作之后,成为了她的人生顾问。 除了最新系列之外,展览也包括阿马利娅·乌尔曼于2014年创作的《卓越与完美》项目的代表摄影作品。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使用在社交网络红人中受欢迎的标签,演绎了“可爱女孩”、“蜜糖女孩”和“生活女神”三个角色。 金杜艺术中心展出的这两个系列的作品,皆探讨了当代女性生活中生理身份与社会身份的共存及矛盾: 网络一方面给予人表达的自由幻象,一方面对人的想象力和欲求加以操控。“职业”一方面解放了女性,另一方面又把她们塑造进另一种难以挣脱的模型……在“网络”,“女性身份”以及“城市职业生活”成为大多数中国人不可回避的日常语境时,乌尔曼的艺术直接而鲜明地提供了一个汇集了真实元素的幻境,刺激每个观者反思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和困境。

佩斯强势抢滩 奈良美智个展揭幕香港空间

香港—佩斯画廊(Pace Gallery)去年宣布将于香港增设第二个空间,并以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的个展作为新空间揭幕首秀。日前,佩斯画廊正式确认,「奈良美智:陶瓷作品及其他」将于2018年3月27日展出至5月12日,这是艺术家在佩斯全球的第四次个展。此次盛事将与2018年香港巴塞尔博览会同期举办,呈现艺术家最新创作的陶瓷雕塑、绘画及纸上小作,延续这位开创性的当代艺术家在表达与形式上的创新手法。 佩斯画廊宣布将在位于中环H Queen’s的香港第二空间举办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个展,以他的一系列新作为该新空间拉开序幕。展览以12个新的陶土雕塑奠定基调。这些作品制作于日本信乐,该地区不仅是日本历史最源远的陶乡之一,也是奈良美智重新开始创作的地方。为了兼顾形式与材质,奈良将对体积的考量与粘土的美学品质相关联,以促成二者之间的对话。他更进一步地从他对自然与人类直率的观察中汲取灵感,并混合二者,以暗示人类心理表达的情绪范围:既有坚定的、沉思的,也有倦怠的、狡黠的,均在这些作品中得以呈现。 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数件雕塑新作将在展出结束后前往台湾,参展于2018年9月7日至2019年3月3日举办的陶瓷双年展。 在绘画新作中,艺术家延续了他令人熟知的单人形象,并进一步对创作进行钻研。通过善用丙烯颜料较之油彩更为轻薄的质地,反复地添加和去除画作上的颜料,奈良美智得以逐步抵达他所要呈现的最终效果:由悬浮状的色彩肌理所构成的画布令画中的人物从层叠的色彩中显现出来,邀请观者驻足于画前,并进入片刻的沉思。而对于纸上作品,艺术家则提供了一种更倾向于叙事性的手法。这些生动的铅笔线条刻画着每一个瞬间及人物,以极富表现力的风格进行光线、阴影、静止与运动的实验。 奈良美智自述:陶瓷雕塑、纸本绘画与绘画 布面绘画承载了重要的使命感,事实上这对我而言并非易事。我尝试通过享受表面色彩与构图元素的变化来减轻负担,但即便如此,我发现我仍然需要在思考后采取行动,而不是靠感觉行事。基本上可以说,我并非天生适合绘画。这么说可能会让我们一无所剩,但是出于一些原因,我还是继续画下去了。我自己也好奇…… 好,撇开我个人的担忧不说,我们来谈谈这些随笔和雕塑作品。我拿起一只铅笔,就能自然而然地诞生这些纸本绘画,并且完全忠实于彼时彼刻的感受。但这样一种「顺产」在绘画的时候就很难有。对我来说,绘画作品来之不易,它们只能被有心地「创造」出来,无法依靠本能完成。这也是我之前会说绘画过程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痛苦的原因。这些随笔仿佛是一场无痛分娩,它们本能地被创造,就像呼吸一样,不需要考虑成败。 因此每当我绘画过程进展不顺的时候,是这些随笔鼓舞着我把自己的艺术家生涯坚持下来。不过自从我大约10年前初次接触到陶土之后,陶土对我而言就变成了介于绘画和随笔之间的创作媒介。尤其是陶艺制作中某种积极的让步,让我可以肆意完成创作,并接受烧制过后可能比我可控范围更好或是更糟的成品,这真的感觉很好。我想或许正是由于陶土区别于其它可控的雕塑材料的特性,反而令其成为了我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邂逅之一。 最近我意识到,陶土比铅笔还要自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在学会握笔和描画之前,会先学会怎样抓握、挤压、放松、再次抓握。相比使用铅笔和笔刷一类的工具,用双手直接进行创作是一个更原始的天性。这次展出的是一些介于自由与限制之间的手工陶土作品,以及为它们提供理念支撑的纸本绘画手稿。当然还有我经由不断地忧虑和挣扎后创作而成的绘画新作。我相信我那藉由在绘画创作的艰难时刻一直支撑我的纸本绘画随笔而维持着的艺术意识(或者说,我的自我意识),已经通过陶土制作而又有所提升了。

豪瑟沃斯登陆香港 首展将呈现马克·布拉德福特新作

香港—国际画廊巨头豪瑟沃斯去年宣布将设立香港空间,日前画廊正式公布,豪瑟沃斯香港画廊(Hauser & Wirth Hong Kong)将于2018年3月26日开幕。首展将于3月27日至5月12日期间,呈现美国洛杉矶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的全新绘画作品。 此次展览将横跨画廊共两层近千平米的新空间,该空间位于H Queen’s大楼的第15及16层。这是由著名香港建筑设计公司思联(CL3)的总经理林伟专门为艺术机构设计的垂直堆砌型建筑。 马克·布拉德福特是全球最为知名且广受好评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通过物质性和材料性都极强的手法,创作出层次丰富且紧密的绘画及混合媒材装置作品,以此质疑美国的社会现状、政治及文化历史。 豪瑟沃斯画廊于1992年创建于瑞士,总部位于苏黎世,创立者包括伊万·沃斯(Iwan Wirth)、曼努埃拉·沃斯(Manuela Wirth)以及乌苏拉·豪瑟(Ursula Hauser)。经过二十余年来的坚实发展跻身国际画廊前列,香港空间将是其目前分别在伦敦、纽约、英国萨默塞特、苏黎世、洛杉矶和瑞士格施塔德画廊空间之外的第八个空间。 豪瑟沃斯香港画廊将由资深总监郭慊慊女士及蔡荔馨女士共同管理。

连续两年下跌后 2018年全球艺术市场增长 中国超英赶美

巴塞尔—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本月发布了第二版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Art Basel and UBS Global Art Market Report)。《2018 年艺术市场报告》由知名文化经济学家、Arts Economics 创办人Clare McAndrew 博士撰写,针对 2017 年全球艺术市场进行了全面及宏观层面之分析。去年全球艺术市场增长了 12%,达到估计 637 亿美元,其中美国维持最大市场地位,中国则略微超越英国而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2017 年经销商销售额比 … More

詹妮弗·圭迪「日心说」香港高古轩开展

香港—洛杉矶艺术家詹妮弗·圭迪 (Jennifer Guidi)的「日心说」(Heliocentric)将于3月26日至5月12日在香港高古轩画廊(Gagosian)展出。展览将展出圭迪的沙画新作,这是艺术家于高古轩画廊举行的首场展览,也是她在亚洲的首场个展。 圭迪的「沙画」混合油彩和沙粒,塑造出色彩和质感起伏多变的表面。这些沙画由她早期的具象作品演变而成,巧妙地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虽然令人想起风景画与自然主义画作的传统,但却回避一切具体的指称。圭迪的作品呼应大自然与自然现象,往往捕捉几乎难以察觉的动感与光影交替的瞬间。作品的用色明亮,展现宛如浮雕的质感,记录和呈现感觉的微妙变化,既反映大自然的变化,也塑造独特的感官领域。 在我早期的抽象沙画中,我以不同粗幼的棍子随意绘画,但我并不满意那些图案。当我设定一个中心点,然后围绕中心点创作后,一切便变得不同了。重复的图案和动作开始令人进入冥想的状态. . .—詹妮弗·圭迪 (Jennifer Guidi) 圭迪在创作时会先处理「底色」,随之将沙以厚涂的层次抹在仍然湿润的颜料上,然后以木钉仔细而重复地在沙上绘画图案,并会在圆形凹洞的边缘添加彩沙和颜料,直至图案如沉积或侵蚀作用一样嵌入画布之中。她会在画布中央的左侧留白,模拟人体内心脏的位置,然后不断向外离心旋转延续,宛如日出时照亮大地的晨光。透过这种系统性而随心而行的创作过程,每幅画作展现一种有条不紊的和谐状态,而圭迪的绘画手法也令人想起强调细节与重复动作的极简主义流派。她富有表现力的技法也明显呼应各种非西方的创作手法,以令人陷入沉思的绘画方式,作为一种意象、叙述性或灵性的献祭。 圭迪对色彩和光线的感知,以及两者实质展现方式的理解,皆源自她在洛杉矶对光线的观察。她在洛杉矶居住和从事创作,受西岸的大气状况和城市的污染影响,当地的天气盖上一层朦胧的烟霞,因而造就份外耀眼的日落美景。色彩在画作上展开,从坑纹之中散射开来,由浅至深,时而在类似风景的形态之中绽放光芒,时而透过画作折射,犹如日出和日落时随着大气粒子的浓度而变化的光波。于《本能力量》(Force of Instinct (Painted Universe Mandala SF #1G, Sunset Sky, … More

豪瑟沃斯全球代理中国艺术家曾梵志

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本月8日正式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代理中国艺术家曾梵志(Zeng Fanzhi)。 曾梵志多元、创新的绘画创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在世艺术家之一。在迄今为止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梵志多次挑战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屡见突破,呈现出多样化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一个丰富的作品体系。他除了于艺术创作上重新定义了绘画的原则外,更于2011年创立并持续资助“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The Fanzhi Foundation for Art and Education),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创造机会,并为未来打下基础,从多方面塑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 豪瑟沃斯画廊指出,期待通过一系列展览、公共活动、出版项目、以及全新的学术研究策略等,进一步拓展曾梵志的国际形象,同时亦将与艺术家联手推出一系列注重教育和学术质量的活动;除了代理艺术家之外,豪瑟沃斯将与“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与全球多家机构合作,支持并推广艺术和文化相关活动。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曾梵志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受到评论界广泛的赞誉。曾梵志被认为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作品最获关注,这一系列作品主要探讨九十年代中国转型所引致的身份与孤立问题。他的《面具系列1996年第6号》在2008年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单件纪录。2013年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油彩画布,220×395 )拍出1.8亿港元,成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 曾梵志并不是豪瑟沃斯代理的首位中国艺术家,早在2006年,中国画家张恩利便加入成为画廊代理的首位中国艺术家。 豪瑟沃斯画廊表示,此次曾梵志的加入,标志着画廊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渐广。豪瑟沃斯在亚洲的首个画廊空间将于2018年3月26日在位于香港中环的全新艺术地标H Queen’s大楼隆重开幕。

马克·布拉德福特:新作

洛杉矶讯—「马克·布拉德福特:新作」(Mark Bradford. New Works)展于当地时间2月17日在豪瑟沃斯洛杉矶艺术中心(Hauser & Wirth)拉开序幕。这是艺术家在15年之后首次在家乡洛杉矶举办的画廊展。此次展出的十件新作,代表了布拉德福特对抽象绘画的创作技巧及其社会政治影响力的进一步探索,其中表现出来的卓越洞察力和创造力,正是使他成为一代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的重要因素。 本次「新作」展紧接着布拉德福特备受瞩目的个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之后,这个在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美国馆推出的热门展览即将巡展于至巴尔的摩美术馆。艺术家为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赫什霍恩博物馆及雕塑公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创作的大型作品《皮克特冲锋》(Pickett’s Charge)也刚刚揭开帷幕,此件作品受启发于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国家军事公园展出的,由艺术家保罗·菲利普多(Paul Philippoteaux)所创作的环形画景。近期,布拉德福特还接受了驻英美国大使馆的委托,并为其伦敦新馆定制创作了《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2017),整件作品由32块画板组成,涵盖了美国宪法的全部内容。 马克·布拉德福特:新作 Mark … More

「材料艺术艺博会」墨西哥城开幕

墨西哥城—第五届「材料艺术博览会」(Material Art Fair)将于2018年2月8日至11日在墨西哥城举行。这也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共吸引来自18个国家、33个城市的78家艺廊参展。 「材料艺术博览会」自4年前首次亮相至今,展现墨西哥城的活力与当地文化景观的生机,也成为重振墨西哥城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周。主办方通过小而精、社区紧密性以及有特色的节目安排,吸引到众多来自墨西哥本土、拉美其他国家、北美及欧洲等地的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家和普通大众聚集到一起,引爆墨西哥城艺术热潮。 2018年的「材料艺术博览会」将在墨西哥地标性历史建筑Frontón México中亮相,这座1929年由建筑师Teodoro Kinhard和JoaquínCapilla于1929年建造的装饰艺术体育竞技场,在被废弃了20多年后,近年来被墨西哥国立美术学院作为大规模修复项目的一部分,逐渐恢复了曾经的宏伟。 Frónton México位于墨西哥城壮丽的革命纪念碑广场旁,距离「材料艺术博览会」过去的场地Reforma展览中心仅几条街道的距离。  

说明书标题式与欧氏几何完美结合 Ignacio Uriarte「如何定义空间」

北京讯—德国艺术家Ignacio Uriarte在北京空白空间(White Space Beijing)的第二回个展于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2月9日举行。本次展览呈现该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作品涵盖绘画、纸制装置和影像。 这次展览中,Uriarte通过说明书标题式的展览题目和欧氏几何的基本元素阐释其对抽象空间的理解。“空间”在数学意义上是一组具有添加结构的集合。艺术家借用这种概念,为作品设置不同的外加条件,在两个展厅中各自强调了“色彩”和“运动”与空间构成的联系。同时, Uriarte将展厅内部的对称布局作为社会约束和文化规范的视觉比喻,测试既定空间和已知参数的边界,寻找限制下存在的可能性,并呈现社会中个体自由的限度。 在一个展厅里,Uriarte结合建筑和编舞,以黑白的正负空间、直线、锯齿和涂鸦线团的矩阵营造空间变化。《纵向菱形迭代》受到迭代现象的启发创作。在数学中,迭代是在已得结果中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与之相应,直线作为这件作品中的“过程”在设定系统内被反复描绘。放射状直线逐渐组成尺寸、方向各异的菱形群,连同与之互补的负空间形成整体的网格结构,创造持续变化的运动流。 《负光矩阵》由25幅绘画组成。每幅绘画中,密集的直线从纸面边缘向内汇聚并相交于一点,交汇点随着绘画在矩阵中的位置而变化。每个画面的内部和外部似乎都有一种离心力相互作用,控制着矩阵中每个交汇点的位置和变化。在另一侧展厅中,Uriarte延续了他对典型办公文具的发掘,通过细微调整特定标准设定下的物体和色彩,呈现其对标准化和空间感知的进一步思考。 《DIN-System》利用线团密度和德国标准化协会(DIN)设定的纸张尺寸营造空间递进。四张A0纸分别由办公四色(黑、蓝、红、绿)的涂鸦线团填满,画面内部从右上方至左下角由A1递减为A4大小的四个平面,平面的浓度随着面积减半而增强。

《字为体 书为舆》中美艺术家联展洛杉矶开幕

洛杉矶讯—「《字为体 书为舆》中美艺术家联展」将于2018年1月16日至2月16日在洛杉矶拜欧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42位来自中美两国艺术家的57件作品。艺术家们以艺术作品的形式探索中文汉字的传统与应用,以及汉字载体的形式与演变,向美国观众呈现中国汉字艺术和书籍装帧的魅力。此次活动由「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 – 暨穿越分界论坛」主办,拜欧拉大学承办。 此次展览作品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发掘、彰显汉字的美感特质,展示数千年来汉字的演变与发展、书籍装帧的美学价值。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沟通载体,塑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身份。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中,艺术家大胆地跨越语言应用的边界,用艺术作品启迪观者去思考文化差异和融合的问题。 这些艺术作品中有以表现汉语语言的发展来隐喻社会文化的变迁,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于语言沟通载体的变化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还有一些艺术作品引发观众去思考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下,传统的中文写作系统与现代高科技数字表达之间妙趣横生的互动关系。 此次艺术展汇聚了一批中美两国高校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徐冰,陈放,陈慰平,陈楠,迟迅,崔斐,Kerri Cushman,范舟,高霞,戴汉至,韩湛宁,Pouya Jahanshahi,计宇,梁蓝波,李迪,李少波,李倩,蒋临夏,刘春梅,刘君成,刘勤,刘钊,Susan Messer,冯启辉,任喆,商徐宏,沈达,史文华,泰祥洲,王琛,王志俊,肖勇,徐瑞鸽,谢小泽,杨宏伟,张利,张乃军,张晓红,赵清,周晨,周洪涛,左映雪。 此外,本次展览还包括了从“汉字之美”展览中甄选出来的数幅作品。“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是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发起并主办的国际汉字创意设计比赛,由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为发起人和大赛总召集人。 2018年2月5号上午10时,拜欧拉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将在Andrews Banquet Hall举行题为《字为体 书为舆》的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美中各艺术高校的艺术家与学者将针对中国艺术教育比较的问题进行座谈讨论。 下午1时,著名美术史学者沈揆一教授和Jonathan Stalling教授将分别针对中国当代艺术,以及全球时代下的艺术创作经验进行主题发言。 下午6时,这次《字为体,书为輿》展览开幕仪式将在E&V 格林艺术画廊举行。 … More

古根海姆委任五名艺术家为“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 术计划”创作全新作品

此跨年研究丶策划和藏品建设计划的第三回合即最终展览将於 2018 年 5 月 4 日开幕 (纽约,2017 年 12 月 7 日)——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宣布爲其“何鸿毅家族基 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合即最终章委任创作全新作品的艺术家名单 。这五位艺术家分 别是曹斐丶段建宇丶林一林丶黄炳和杨嘉辉。他们的艺术实践充满实验精神丶深具创造性 并且深入地反思在当今技术介导之下的社会现实。艺术家将与美术馆合作,回应由策展人 提出的一系列关键词,创作其个人场域特定的项目。这次委任创作的作品会以群展的形式 呈现,於 2018 … More

夸特莫克 · 梅迪纳将担任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上海—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于2018年11月10日至2019年3月10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经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广泛推荐和慎重评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同意,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将担任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将于今年年底公布。 出生于墨西哥,夸特莫克·梅迪纳是活跃于国际艺术界的策展人、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他曾长期工作于欧洲,现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o Universitario Arte Contemporáneo)的首席策展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认为,梅迪纳深厚的策展经验,以及人文历史学识,尤其对拉美当代艺术的广泛研究,必将为上海双年展带来新鲜的视角。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变化,社会面临巨大挑战的当口,上海双年展将再次触及最为关键的问题——艺术将如何继续制造意义?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费大为表示:“梅迪纳对展览构架陈述非常清晰。他试图打破大型国际双年展的主题性和‘同一性’,让双年展呈现出变化和断裂。这将是一个有难度的展览,也可能是一个有意思的,层次非常丰富的展览。” 谈及第12届上海双年展,梅迪纳表示:“作为大型展览,双年展除了以独特的角度挖掘当今艺术和文化的潜能,也应将展览所在的城市塑造为世界艺术发生的先锋场域。上海是最合适双年展发生的地方,因为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当前全球文化叙事的去中心化,更能凸显中国和亚洲在现今全球文化和经济领域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们步入新的全球史时代,在今后的数年内,上海双年展必将成为重新思考和讨论地缘关系和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之一。我希望与来自中国和世界的伙伴一同协作,促进文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将复杂的个体融入时代纵横交错的肌理之中。” 作为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在学术研究、品牌推广和行政管理方面做出崭新的尝试。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迎来两位新的管理人员:施瀚涛(双年展项目总协调)、贺欢欢(双年展项目行政总监)。他们将与主策展人以及策展团队一起,打造新一届非凡的上海双年展。 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1965年12月5日生于墨西哥。策展人、评论家和艺术史学家。拥有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历史学学士学位,以及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博士学位。 1993年起任教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并担任其艺术研究所全职研究员。2002年至2008年间担任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 More